在現下LCD產品及數位相框熱門的同時,  傳統的油畫作品   是否就已經被淘汰?   當然不是!!

許多購買一福油畫作品的   清一色幾乎都是電子科技新貴的老闆或是主管  這是什麼道理哩??

人的眼睛其實可以判斷到很細微的層次的  就如同味覺一樣    當然可以不分酸甜苦辣的直接吞下肚可以吃的食物   但是   追求品味   就是要分辨出其中的特色和個人的喜好

 

通常一福油畫會在幾個特性下讓人感受身心舒暢

1. 佈局

2. 色彩計劃搭配

3. 筆順  畫峰

4. 整體表達意念或是觀賞者的思考模式   人生閱歷背景

5. 形 意 像

 

一般來說   如果是居家擺設的油畫作品  最重要的是自己看了覺得舒服而且喜歡  

1254166439101639333.jpg  

 

 

 

進入畫展會場,有人先看名字再看畫,有人只關心畫框配得好不好,有人用一號20萬元的畫價來批評一幅一號才6千元的作品。在繪畫市場上,怎樣欣賞一幅畫,總有別於羅浮宮等純美術館,它多少參雜著現實問題。

欣賞一幅畫並據為己有,是一種心靈的豐富之旅;撇開心靈的感動,畫的價值,只剩下第二市場的流通。 有一名收藏家,早期買了陳德旺的幾幅佳作,畫市熱絡時許多人,許多畫商請他割愛。他說,我不能把我的快樂賣掉。原來,每天他由店裡回家,只要坐在客廳看看畫,就去了一半疲勞,畫家早已離世,但是他的創作卻一直活在人間。

新興的收藏家有別於過去:以前的人多數聽名字買畫,像是在探名牌;現在人們多數喜歡閱讀思考,研究畫家生平、與他所表現的風格是否創新,是否呈現本土的特質。

所以,聞流行風畫畫的中堅以下的年輕一輩畫家,凡事必掛上「台灣」,深怕搭不上本土列車,莫不帶著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恐慌。台灣的氣味,像是前輩畫家拙拙的筆觸,像是中堅畫家發現的土地的生命力,也應該是青年畫家以真誠重新去開拓的疆土;而不是利用開會腦力激盪出來的campaign主題。

一幅畫,宛如一首樂曲,講究創作形式,以及情感的表現。色彩、線條、構圖、主體與背景間的動線,色與色之間的關係…,都是創作重點。天才型的畫家,有極強的天賦來駕馭這些形式;努力型的畫家,有時也能謙卑的產生傑作。

台灣畫派,在20世紀中葉緩緩成形,如今台灣人欣賞一幅畫,尤其是想要擁有這幅畫時,大都由台灣畫下手。認識台灣畫家,以及台灣畫發展的過程、歷史、影響的事件,都有助於深度欣賞。

1256147391732105872.jpg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ayan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